你一天會收到幾個快遞?你的快遞包括吃穿用度哪些東西?
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
你一天會收到幾個快遞?你的快遞包括吃穿用度哪些東西?
60歲的王淑華很愿意參與這樣的討論,雖然剛剛學會了網上購物,但是每天替女兒簽收快遞已經讓她漸漸理解并且融進了網購的圈子。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讓王淑華和老伴兒更忙活了,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有8個快遞上門。送快遞的小伙子開玩笑問她:“阿姨,您家到底買了多少東西。”
每天清晨,小區門口都會停著五六輛電動三輪車分發快件,女兒說這些大多是“四通一達”,王淑華也不太清楚具體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快遞公司的名字”。
而每天穿梭于小區的三輪車,也常讓王淑華感慨,“時代變了”,她從開始對這個新鮮事物的陌生,到現在接完快遞后,湊過來對女兒說,“這次買的東西不錯,給店家一個好評吧”。
“大到電器家具,小到香皂紙巾,我女兒都從網上買,我現在超市去的少了,女兒說網上也有超市,免費送到家。”王淑華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這個幾年前迅速興起的快遞行業以及和它密切相關的電商,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同時,也經歷了自己的轉型蛻變,而這種改變背后,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巨大改變。
快遞員的“重災區”
2014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宣布“雙十一”總戰績571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創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消息,今年“雙十一”當天,郵政、快遞企業攬收快遞包裹8860萬件。
預計“雙十一”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件量將達到5.8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0%,日最高處理量將接近1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4%,是今年以來日常處理量(3309萬件/天)的3倍。
在這組數字背后,讓人聯想到的是數以萬計的人。這些普普通通的快遞員、客服、IT、小網店主,他們正在改變商業模式,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成千上萬的店家集聚在電商平臺,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需要的幾乎任何物品。從電商到消費者手中,快遞業成了鏈接兩者的橋梁。
人們不僅要求安全,更要求效率,次日達、隔日達已經不能滿足。早上下單,下午就能拿到。這就是快遞,它悄無聲息地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能讓世界變成平的,快遞也能,或者說物流也能。
快遞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快遞員。據媒體報道,當前的快遞行業直接就業的人員達到210萬人,間接帶動的就業人員可達240萬。
然而,在電商一年一度狂歡節的背后,在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快遞員大軍正面臨著嚴峻考驗。
德邦快運一位負責招聘的主管領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基層招聘工人確實很難,5年前招50人會來200人,現在全反過來了,我們想招200人,可能只有50人來”。
法治周末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盡管“雙十一”給基礎崗位人員帶來高薪,當下卻是快遞行業的辭職高峰。
今年第一次遭遇“雙十一”的韻達快遞公司快遞員張磊對法治周末記者坦言,經過這次“雙十一”后,實在不敢面對恐怖的物流“噩夢”了,“錢多也不愿干了”。
張磊和他的同行們把“雙十一”過后的這段日子叫做‘重災區’,“因為‘雙十一’之后還有‘雙十二’,然后就是圣誕節、元旦和春節,各種節日一個接一個,全都在促銷狂歡,我們肯定要連軸轉,整整3個月。”張磊說。
張磊所在的快遞公司實行底薪和計件工資,保底月薪2000元,每派送一件快遞是1.2元,達到一定基數還有額外獎勵。
“雖然當快遞員能掙到高工資,但也很辛苦,基本上早上7點就得開始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才能收工,一天下來,能送七八十個郵件,‘雙十一’為了避免爆倉,必須加班加點。”張磊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除去辛苦,張磊對快遞員這份工作頗有好感。“門檻低,我從老家過來,很輕松就找到了這份工作,起碼可以過渡一下。”
張磊所代表的物流行業,以及與之相關的互聯網行業,對就業的驅動顯而易見。
“這兩年,電商業和物流業對就業的驅動是非常顯著的。”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部長尚爾斌說,“最近一年,電商又催生出許多新業態,對人員的需求將更進一步的增加。”
快遞業的黃金時代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14年‘雙十一’期間,快件業務量突破5億件,相比2013年同期的3.46億件,又增長接近50%”。
“5億件包裹,相當于37%的中國人或全世界8%的人每人1件包裹,這背后需要多少人在支撐?”潘建成說。
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快遞行業的發展,據2014年召開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僅為24億件。
同時,業務量同比增長60%,最高日處理量突破6500萬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430億元,同比增長36%。
2013年“雙十一”前夜,馬云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中國物流這兩年有一個驚人的發展,前兩年我見中國郵政總局馬軍生局長,我們當時判斷中國快遞要超過美國的數量而言,需要十七八年,我認為八到十年差不多了,而2013年整個包裹數已經跟美國差不多了。”
24年前,郵政機構開始辦理國際快遞業務(EMS);20年前,EMS開通了國內郵政速遞業務,但當時國內快遞這一概念還依附于郵政系統,不同于現代物流意義上的快遞運輸。
直到2006年,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出現了“現代物流業”的提法,并把現代物流業單列一節,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之后不久,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涉足國內快遞業務,中國的快遞業務就這樣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以順豐快遞和“四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開始急速發展。
其中,順豐是直營模式,有航空運力的資源優勢,并且以服務質量高、管理嚴格著稱。而“四通一達”是加盟模式的快遞企業,網點分布全面,有規模化效應,但是對淘寶業務有路徑依賴。
自身缺陷與政策限制
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失序,由于缺乏發展擴張的資金,中國快遞企業獨創了特許加盟模式。總公司將分公司承包給加盟者,分公司又將站點承包給個體戶,管理機制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每年的“雙十一”之后,快遞公司的消息都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其中爆倉、快遞員月薪過萬、招工難等字眼頻現于報端。
和百姓生活最密切、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民營快遞,卻少有政策優勢。也就是說,快遞行業雖然自身有許多缺陷,同時還要面臨政策的限制。
在2009年新郵政法出臺以前,民營快遞業長期被視為非法“黑速遞”,經常遭遇郵政部門執法查扣快件等事件。
在取得合法身份之后,民營快遞企業仍要面臨工商和郵政的雙重監管,除在工商部門辦理許可,還要在郵政局申請《快遞經營許可證》,未經國家許可,不得經營快遞業務。
民營快遞的合法問題解決了,但備受爭議的郵政專營體制沒有厘清郵政服務和市場競爭的界限,使得民營快遞在開展業務時仍然有灰色禁區。
2009年10月1日,新郵政法實施,規定同城快遞50克內,異地100克內的快遞業務一律歸EMS專營。50克至100克以下的快遞主要是信件(包括匯票等商務信件),限時性商務信件的快遞,利潤較高,一般比限時性包裹快遞利潤多出一倍。
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由于接受太多快件,來不及分揀,大量滯留在始發站或中轉站,中國眾多快遞公司也從股票交易市場繼承了一個新詞——“爆倉”。
“快遞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北京市朝陽區某快遞公司負責人劉強(化名)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5年前快遞員派一個件能掙5元錢,現在已經減至1元錢。
“快遞服務的資費沒有漲,但是快遞公司的成本在不斷上漲,利潤空間在不斷壓縮,令不少快遞加盟網點面臨不賺錢甚至賠本的尷尬。”劉強坦言。
而針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暴力分揀、快件延誤、快遞員態度惡劣等問題,劉強感慨道,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公司原本就存在的問題被放大,如分布不合理、場地面積小、快遞員短缺等。
“如果不從管理機制上進行轉變,這些問題很難解決。”他認為,當前快遞公司普遍采用的加盟制度,雖然解決了企業發展之初因資金不足導致的線路鋪設能力有限等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高層人員過多、各網點關系松散等問題令公司轉型困難重重。
無論如何,電商和快遞業已經崛起。在可預見的未來,兩者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轉自 新浪科技
詳細內容,請登錄九思官方網站:http://wowentech.com
歡迎關注九思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anghaibo100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九思OA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