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微軟“小冰”這樣的“個人數字助理”是一個奇怪的東西:一個耗費巨大資源開發的免費應用,性能差強人意. . .
類似微軟“小冰”這樣的“個人數字助理”是一個奇怪的東西:一個耗費巨大資源開發的免費應用,性能差強人意,甚至無法通過自身魅力留住用戶。本文作者負二指出,微軟開發“小冰”的另一個深意,微軟開發“個人數字助理”,并不是想吸引你去買他們手機,他們更想要的是大數據。從大數據角度而言,“小冰”甚至是一個比CORTANA更為重要的產品。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巨頭對“個人數字助理”的爭斗其實就是對大數據來源的爭奪。
先問個問題:你會因為個人數字助理而不換手機嗎?
隨著WindowsPhone8.1進駐NOKIA智能手機的CORTANA,相比過于嚴肅且喜歡窺探隱私的GoogleNow和輕佻且功能有限的Siri,或許體驗要好上一籌。它擁有一個人格化形象,會通過學習不斷改進自身表現,只在你允許范圍內翻看你手機里的數據,而不是像GoogleNow那樣把你的郵箱翻個底朝天,以及,它是事件驅動的,比如說,你可以告訴它:“在我經過沃爾瑪的時候提醒我買雞蛋。”
但相比一個領薪水的個人助理,它的表現依然相去甚遠:它依然無法幫你安排旅游行程,為你訂最便宜的機票,幫你起草發言稿,以及代你收寄快遞。并且,當你不對它發號施令,而是和它聊天時,CORTANA展現出的依然是那種NERD式的自以為是的幽默感。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你會因為個人數字助理而不換手機嗎?我拿這個問題問了很多朋友,迄今為止,得到的答案均為“否”。
這意味著,個人數字助理這個應用幾乎不可能左右一個人購買手機的決策,與外觀設計、屏幕大小、拍照素質、系統生態等關鍵性指標相比,它頂多算一個“錦上添花”的應用,而并非必須。
“個人數字助理”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東西:一個耗費巨大資源開發的免費應用,性能差強人意,甚至無法通過自身魅力留住用戶。其實我并不相信未來十年將是人工智能的時代,甚至在業界,由計算機構筑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可以稱之為“智能”,還是只是所謂的“中文房間”,都尚存爭議,“個人數字助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押上太多籌碼的“殺手級應用”。
但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巨頭卻對“個人數字助理”報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尤其是微軟,在Siri和GoogleNow已被證明不成功后,CORTANA不但獲得“專門為其發布一版系統更新”的待遇,微軟還準備在移動、桌面和游戲端全平臺推廣CORTANA,他們甚至在考慮讓CORTANA登陸對手的平臺,與Siri和GoogleNow正面競爭。另一件頗值得玩味的事是,雖然CORTANA目前只對美國用戶開放,但微軟承諾下半年即在中國和英國上線CORTANA。
我們已經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先待遇,日本、韓國和歐洲的用戶都要到2015年才能用到CORTANA,但就在這非常短的“空窗期”中,微軟中國團隊還開發了一個叫做“小冰”的微信群聊機器人,它與CORTANA師出同門,由同一個團隊開發,運用同樣的技術來作為CORTANA的替身。
“小冰”在微信上活躍了三天,即入駐150萬微信群,但旋即被騰訊官方封殺,理由是“涉及模擬用戶操作、誘導用戶拉群、批量注冊垃圾賬號”。在那之后,“小冰”迅速對米聊和易信拋出橄欖枝,并與后者達成戰略合作。
這讓我在“給CORTANA造勢”之外,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如果你仔細看看微軟官方對CORTANA介紹,你就會發現,除了自然語義分析,數據挖掘也是它的核心算法之一。事實上,當你覺得你手機上的CORTANA開始通過“學習”變得更體貼時,你可能不知道,除了你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用戶對CORTANA“變得更體貼”貢獻了他們的個人數據,這就好比,你的朋友之所以成為你的朋友,他生命中的其他人也施加了各自的影響。
媒體對“小冰”團隊的采訪部分證實了我的猜測:“小冰”團隊并不諱言“小冰”是一個很大的用戶接觸和數據的來源,于是一切都說得通了。
考慮到WindowsPhone處于劣勢的市場占有率,微軟要將CORTANA的領地擴展到WINDOWS和XBOX,甚至是Android和iOS上,因為CORTANA需要更廣泛地接觸用戶;微軟特別關照中國,是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用戶;將“小冰”設計成一個“群聊機器人”而非“微信版個人數字助理”,其目的也是一樣:最大范圍接觸用戶和聊天數據,一個擁有自然語義分析能力的機器人,簡直就像是侵入微信內部的爬蟲,將那些暫存在微信服務器上、乏人問津的群聊記錄,變成微軟的寶藏。顯然,微軟開發“個人數字助理”,并不是想吸引你去買他們手機,他們更想要的是大數據。從大數據角度而言,“小冰”甚至是一個比CORTANA更為重要的產品。但似乎騰訊并不愿讓“小冰”免費“偷聽”微信用戶們是怎么聊天的。
對大數據來源的爭奪早已經展開。傳統搜索引擎巨頭們需要面對社交網絡對用戶數據私有化的挑戰,要知道,現在的“用戶數據”,早已經不再是手機、郵箱這些玩意,而變成一些更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你我的生活習慣。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蘋果能在2012年預見到未來一年市場的明星將是大屏智能手機和廉價智能手機,iPhone5S和iPhone5C還會是現在的樣子嗎?
作為個人用戶,我們或許很難體會到大數據的威力,但隱私泄露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更現實問題:當CORTANA和“小冰”這樣的“人工智能”獲知了我的鍛煉頻率和體脂數據,我的醫療保險會漲價嗎?
如果我是你,我是不會把它們當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