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比較表明,中國居民消費的大幅下降并非歷史個案。
國際比較表明,中國居民消費的大幅下降并非歷史個案。
消費能否支撐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基于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從改革開放30年來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經濟的波動主要是由于投資波動所致,固定投資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GDP增長率的高低。這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不平衡的一個重要體現。如果體制和政策因素導致投資過度,其效率就會降低,不僅影響未來的潛在增長率,也可能加劇宏觀經濟的波動。
為了抵消投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決策層一直希望通過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穩步增加消費在刺激經濟增長中的比重。
實現中國經濟平衡增長的一個關鍵是消費能否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穩定因素,實現從“中國制造”和“中國投資”向“中國消費”的轉型。盡管促進消費已經講了好多年,消費率依然大幅度下降,絕對水平降至歷史最低位。居民消費率從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0年的33.8%,10年累計下降了13個百分點;總體消費率(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后者占總體消費不到30%)從2000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47%,累計下降了15個百分點;同期政府消費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
未來消費格局
展望未來,未來消費格局在未來10年,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上升,一方面會導致服務消費的占比上升,商品消費占比相對下降;另一方面意味著對消費差異化的需求上升,商品的附加值將普遍增加。不同的收入階層的消費動力和內容將進一步分化,那么中國未來的消費格局又是怎么樣的呢?
中國消費人口在未來10年也面臨城鄉分布與年齡分布的雙重結構性變化。城鄉分布上,勞動力城鄉轉移速度將相對放緩,意味著和城市消費緊密聯系的支出(如居住)的增速放緩。年齡分布上,主要變化是最后一波的20-29歲人口高峰和老齡化加速。20多歲人群的消費(如文教娛樂,婚戀服務)和老年人的消費(醫療保健、喪葬等)將比較突出。
未來文教娛樂、金融保險服務消費占比會顯著上升。未來我國居民的文教、旅游、娛樂、金融、保險等服務消費占比會大幅上升。
醫療保健消費占比上升。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低于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居民醫療支出比重卻顯著高于同等老齡化水平的國家。未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會削弱這種彌補,導致居民醫療保健消費占比下降,但老齡化的趨勢將使得醫療保健消費占比上升。
商品消費:附加值增加與地區差異。與服務類消費占比上升相對應的,是商品消費占比下降。在消費長周期的上半場,許多商品消費“低價放量”。到了消費長周期的下半場,隨著部分商品擁有量漸趨飽和,而收入增長也支撐消費升級,消費上體現出從量變到價變(代表附加值)的轉換。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耐用品的更新換代和非耐用品的附加值添加。
地區差異造成農村和中西部省份的商品消費增速較快,對總體商品消費有一定支撐。與其他東亞經濟體(如韓、中國臺灣地區)不同的是,中國大陸存在較大的城鄉與地區差異,造成部分商品雖然整體消費占比在下降,但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占比有可能反而上升,從而緩解了商品消費占比的下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