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對人類大腦的模仿--也就是人工智能領域,爭議卻很大,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指日可待,而另一部分科學. . .
或許更被佩奇、布林和李彥宏所看中的還有人工技能給公司拓展出的幾乎不封頂的想象空間。一個普通的搜索引擎公司,它的想象空間無非就是開發更好的系統多賣一些廣告而已,但一個創新驅動的、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率先獲得突破的公司,寓意中的未來可能性簡直數不清。或許,人類第一個萬億美元市值公司,就會誕生于這個領域。
在不遠未來,機器與人之間的差距到底能否被彌補?
上月底,數字化時代的“預言帝”尼葛洛龐帝訪華,與中國的科技專欄作家一起探討人類科技的未來之路,微天下適臨其會。在這場名為Big Talk的交流中,尼葛洛龐帝談論的重要部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問題。
機器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分兩個方面,一是機器對人肢體的模仿,也就是仿生學,從目前看,在這個領域似乎不存在關鍵性的爭議。盡管要機器活靈活現的模仿人體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之間并不存在跨不過去的鴻溝,比如,在實驗室里,科學家們已經可以設計出持續感知關節位置和適于肢體負載以便協調運動的義肢。以世界上第一個踝足義肢機器人系統為例,利用多個傳感器、微控制器和模擬器件來模仿人體肌肉骨骼結構和運動,第一次給小腿截肢者提供了一個自然的步態。如今,這種仿生義肢可以讓患者有逼真的觸感,走在海灘上的時候,一樣能夠來感受到腳下的沙子。在20年前,誰也不敢想象會有這樣一種技術的出現。
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在機器人對人類大腦的模仿--也就是人工智能領域,爭議卻很大,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指日可待,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則認為機器與人在智力方面的鴻溝永遠無法弭平。
2011年2月18日,超級電腦“沃森”打敗了人類,站在了與人類智力競賽的最高領獎臺上。著名的未來學家庫茲韋爾相信,由于信息技術正朝著“超人類智能”的奇點邁進。當這個信息奇點在2045年到來的時候,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慧。
但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機器智慧超越人類智慧還只是一個科學幻想,包括麻省理工的計算機學教授羅勃.米勒(Rob Miller),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深度學習專家Yann LeCun,都認為機器算法在一些領域的確超越了人類的能力范圍。 但在一些領域,例如對社會和文化的認知領域,包括不斷發明各種新詞匯、傳播小貓的視頻并點贊,或一起參與構的其他文化現象。這些是機器算法很難企及的領域。
1950年,圖靈發表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提出假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么,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
在“圖靈測試”被提出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互聯網。科學家對機器的智力測試路徑非常單一,嚴重依賴裁判者和被測試者的主觀判斷,而且只判斷機器是否具備了人的智能,但機器與人類智慧的差距和變化速度并不能得到定量的分析。
但有了互聯網以后,類“圖靈測試”卻每天億萬次在搜索引擎上進行,每一次搜索,都是一次人機對話,是對機器的提問,而搜索引擎也通過大數據的積累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成為一種代表性的機器智慧。
把搜索引擎與人工智能相關聯,這在以前的科學幻想中沒有被提出過,而搜索引擎被發明之初,人們對它也沒有這種期待,搜索引擎不過是一種互聯網上的檢索程序而已,但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等的進步,科學家們卻發現,搜索引擎通過不斷學習可以具備一定的智商,而且智商會越來越高。
今年5月份,互聯網X實驗室利用一個機器與人類通用智商測試題庫對全世界50個搜索引擎和3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類群體進行測試得到結果如下:
通過測試發現搜索引擎在知識的掌握能力上,最高的谷歌和百度等,已經接近3歲的兒童。
而這只是一個綜合的結果,由于在猜測預測,排列組合,規律發現,創新創造,偽裝欺騙等更高等級的智慧因素方面表現異常初級,機器的平均智商被大幅拉低,而在如天文,地理,歷史等常識,數學計算,語言翻譯。這些方面機器或互聯網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類的能力,甚至強大到令人恐怖的地步。
從商業角度說,搜索引擎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異軍突起,為谷歌和百度們找到了新的未來突破點。它們原來只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及數據庫的積累為人工智能提供了突破的環境與機遇,通過人工智能這條路,它們卻變成有一個未來技術想象力的高科技公司。所以谷歌會把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今年年初,收購英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讓谷歌再次成為各大報紙的頭條,而Deep Mind公司的創始人就包括曾經的國際象棋神童、神經系統科學家杰米斯 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
谷歌的終極目標是開發出真正的AI產品,比如一臺能夠實現自我學習和自我思考的機器。如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梭所說:“計算機科學家已經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來實現這一夢想,但卻從未真正推出過這樣的機器。然而,我們有理由做出這樣的假設,將來終究有一天我們將能夠研發出有邏輯思維、會思考、比人類更會做事的機器。”
在中國公司中,與谷歌最接近的是百度,也把未來放在人工智能方向,李彥宏提出目標宏大的百度大腦計劃,并從海外挖來世界三大人工智能專家之一的吳恩達。吳恩達的一個著名的深度學習實驗就是讓機器認識了“貓”這種動物:搭建一個1.6萬臺電腦組成的網絡,向這個網絡展示1000萬段隨機選取的視頻。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該網絡在沒有外界干涉的條件下,自己認識到“貓”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并成功找到了貓的照片,識別率為81.7%。
如果是搜索引擎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突破,在未來,這無疑是一項劃時代的殺手級發明,說“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也不算過分。但在短期上看,搜索引擎公司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也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即便沒有翻越分水嶺,為了人工智能在大數據、深度學習領域的推進,也能夠提高搜索、地圖、團購等產品的用戶體驗,更何況,谷歌和百度們還都在推進自己的智能硬件平臺計劃。
或許更被佩奇、布林和李彥宏所看中的還有人工技能給公司拓展出的幾乎沒有邊際的想象空間。一個普通的搜索引擎公司,它的想象空間無非就是開發更好的系統多賣一些廣告而已,但一個創新驅動的、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率先獲得突破的公司,寓意中的未來可能性簡直數不清。在股票市場上,如果未來有對沖基金之類因為“人工智能”概念潛伏在搜索引擎公司中,一點都不奇怪,或許,人類第一個萬億美元市值公司,就會誕生于這個領域。
詳細內容,請登錄九思官方網站:http://wowentech.com
歡迎關注九思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anghaibo100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九思OA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