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日漸火熱,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加入戰局,可以預見,千億規模的云計算產業僅僅是. . .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透露出的信息顯示,全球包括中國的云計算已經步入相對成熟的產業發展時期,去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元。伴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日漸火熱,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加入戰局,可以預見,千億規模的云計算產業僅僅是個開始,這一市場即將面臨著信息服務的重新洗牌和組合。
處于云計算概念的爆發期,在眼花繚亂的差異化云陣營中,有一個團體不容小覷,即在擁有雄厚資本及強大產業鏈的通信運營商、BAT和外企之外的新興力量——獨立云計算公司。比如華云數據,這一專注于中國云計算的專家型企業,從2010年成立至今,經過五年的發展,已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佼佼者。他們關注中小型客戶,為大企業提供配置升級服務,在巨頭們紛爭不休互相排擠的市場上獨樹一幟,為軟件云化及IDC云化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虎口奪食的狼性愈加顯現出來。
小微型IDC轉云是巨頭統治下的突破口
在互聯網沖擊、外企入駐、BAT占據云服務市場半邊天的當下,分一杯羹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而在華云數據看來,云計算仍然是一片大有可為的藍海,機會就是從細微之處而來。
作為國內從IDC起步最早的企業,華云數據深諳傳統IDC心理,以及他們現在所面臨的窘境。目前,整個IDC市場幾乎是通信運營商的天下,剩下夾縫求生的小微IDC企業,正頂著被逐步淘汰的壓力,轉型已成為其唯一的出路。他們在IDC行業積累的資源優勢奠定了基石,而相對薄弱的營銷環節與轉云技術,卻是華云數據這類企業所擅長的。在這個銜接點上,可以看到,以渠道商的姿態來進軍IDC轉云的市場,是一個不二之選。
華云數據云主機事業部總經理曹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小微型IDC哪怕擁有500個機位,一個機位每年產值小于十萬,其總產值也達不到5000萬。相比大型IDC服務商來說,因價格戰導致的生存壓力,迫使他們急于尋求云化之路。而像Iaas之類的技術含量很高,沒有相應的技術底蘊,找云服務商來做就成了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如今,大型服務商整合IDC市場已成趨勢,規模較小、服務低劣的IDC服務商就急需一個在云服務上專業性較強的企業,來幫助其完成一場華麗的轉身。曹潔認為,三年內,大多數主機托管服務都會轉向云。
“華云數據為小微型IDC提供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等培訓,以’包銷’的模式與IDC達成協議,即對方以自身的機房、IP地址以及帶寬等資源為基礎,我們提供云上的優化服務,以渠道的身份服務于合作伙伴。IDC每個季度賣出的云主機數量,是與華云數據之間的承諾?!辈軡嵾@樣解釋華云數據的渠道戰略,“對于IDC而言,機位不是問題,帶寬可以復用,銷售IDC同時銷售云主機,運營維護也可以是同一個隊伍;對于云應用而言,Iass是基礎,華云從IAAS和saas兩個層面來幫助小微型IDC轉云。幫助他們做好產品、營銷,并給合作的IDC建議如何選擇具有自身特點的突破方向?!狈招∥⑿虸DC是華云數據為拓展市場分量不小的業務之一,也是其極為看重的一塊。
為合作伙伴提供服務,轉做渠道,把利潤讓給合作伙伴,在云計算價格戰的大環境下,華云數據也避免了由此帶來的諸多影響,更是其在巨頭統治的公有云市場上有所作為的關鍵。
信息安全或成國內云計算廠商契機
斯諾登事件之后,信息安全已受到了各國空前的重視。5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我國即將推出網絡安全審查制度,該制度旨在審查信息技術產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值得注意的是,云計算服務亦將成為審查對象,國內云計算服務相關公司有望獲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伴隨著近年來不斷出現的信息安全事件,國內的軟硬件公司已經沐浴著“去IOE”帶來的春風?!靶畔踩焉仙絿抑鳈嗟膽鹇詫用?,作為網絡的大腦,公有云安全方面的重要性遠大于搜索引擎?!辈軡嵳J為,云計算牽扯到國家安全,這樣的大環境也是國內云計算廠商崛起的好時機。
美國已斷然將海外云計算企業拒之門外,然而,美國的云計算企業卻紛紛在中國落地生根:2013年12月18日,亞馬遜在北京宣布設立亞馬遜AWS中國區域云計算平臺服務。2014年初,IBM、思科等公司紛紛表態將投資超過10億美元進行云計算投資。隨著審查制度的進一步落地,服務于政府和國企的云計算服務領域料將掀起一輪國產化的趨勢。
華云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適合中國國情的云計算服務商能更好地服務于本地化公司,也是華云數據在越來越同質化競爭中不同于其他人的亮點。
終極模式更趨向互聯網方向
市場逐漸成熟的云服務已經成為大廠商的必需品,縱觀目前國內的云計算市場,微軟、亞馬遜等外企,阿里、騰訊、百度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這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形成群雄割據的格局。對于獨立云計算公司而言,恰恰是其迅速成長的豁口。比如使用阿里云的淘寶店鋪,在其他電商平臺上開店就不能使用這款產品,數據存儲呈現出封閉狀態;此外,使用阿里云或騰訊云的企業或在百度平臺上喪失搜索優勢。諸如此類因業務競爭牽扯進的用戶損失,在獨立云計算公司身上就鮮有發生。
除了惡性競爭,云計算整個行業也存在諸多痛點。曹潔表示,知識鏈團隊的組合是最大難題:“在云計算上,知識的跨界很重要,團隊通殺也是整個產業比較重視的?!倍鴮τ谀壳坝萦业膬r格戰,曹潔認為,半年左右就會出現市場的洗牌,降價是必然趨勢,對云計算的理解也會隨之清晰。此外,公有云的IP地址問題也日漸凸顯,因為一個云主機需要一個IP地址,中國在2011年2月就已經發放完所有IP,基礎運營商以及許多IDC服務商手上掌握大部分IP卻沒有使用,浪費現象嚴重。高價買回IP地址對于新興的云服務商而言很不公平,有創新能力的后來者似乎永遠要充當倒霉的角色,這個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無論是華云數據的包銷模式還是巨頭的生態鏈模式,公有云的競爭說到底是模式的競爭?!辈軡嵳J為,“公有云運營模式最主要的是做好服務平臺和產品,在基礎運營商的資源上構架具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平臺,像互聯網公司一樣重視用戶體驗。成功的公有云模式的實質將是虛擬運營。”伴隨著互聯網思維的火熱,未來公有云市場會出現一個終極模式,而這個模式或更加有賴于產業鏈整合,在產業鏈上,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應是終極模式的核心。也許就在半年左右,我們就將看到整個云計算市場的資源重組與洗牌,以及最具有競爭力的終極模式。